摘要:义乌鸡鸣寺介绍,义乌鸡鸣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佛堂镇雅西村,始建于唐天授元年(公元689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座寺庙是义乌惟一的历史悠久的古寺 ...
义乌鸡鸣寺介绍
义乌鸡鸣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佛堂镇雅西村,始建于唐天授元年(公元689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座寺庙是义乌惟一的历史悠久的古寺,属于佛道合流类型。
鸡鸣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12米,南北长24米,占地面积约288平方米。寺庙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在方圆近百里之内,有108座寺庙,是浙中地区著名的佛教活动中心。
据记载,早在东汉时,此处就有人群居住,但真正创建寺庙是在唐天授元年。据《义乌县志》记载,鸡鸣寺在元朝时曾遭兵火焚毁,后于明朝永乐年间重建。清乾隆年间又经过两次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民国时期,寺庙曾一度被用作学校,后来又陆续修缮。
如今,鸡鸣寺已成为义乌市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寺庙内有一座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佛像。此外,还有地藏殿、观音阁、钟楼、鼓楼等建筑,与古柏、古樟、古井等古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古朴典雅的寺庙画卷。
在鸡鸣寺的周围,还分布着许多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景点,如双林禅院、龙潭、虎洞山等。这些景点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也让鸡鸣寺的佛教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此外,鸡鸣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鸡鸣早看天,晚起听钟声”的民间谚语,以及与之相关的佛教故事和传说等。这些文化元素为鸡鸣寺增添了神秘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之,义乌鸡鸣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寺,吸引了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游览。
义乌鸡鸣山的来历
义乌鸡鸣山的来历与多个传说相关,以下是其中两种主要的传说:
1. 关于鸡鸣山名字由来的说法一:
- 相传在元朝末年,义乌县令何文善在公馆的旁边看到一口井,水清见底。有一天晚上,他梦见有一只雄鸡站在井台上啼叫。第二天,他便询问井民这口井是否与鸡有关。井民回答说:“这口井的水清如镜,照见天上的云彩,而今夜半子时,井中的水像有一道彩虹一样直冲云霄,这就叫做‘天仙配’,因此得名鸡鸣山。”
- 另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有一位穷书生,在山中看见一只羽毛绚丽的公鸡,听到它打鸣的声音,因此将此山命名为“鸡鸣山”。
2. 关于鸡鸣山名字由来的另一种说法二:
- 在古老的传说中,鸡鸣山原名“石鼓山”。相传在秦朝时,有位名叫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浙江一带发动起义。他们从义乌出发,一路开拔到浦江境内,正准备攻打义乌县城。然而,国民党省防军及时赶到,将义军围困在浦江与义乌交界的石鼓山上。此时,陈胜和吴广派出的探子报告说,山上有一只“天鸡”正在啼叫,其声如雷,可以传到48里外的义乌县城。国民党省防军将领认为,如果让义军听到鸡叫声,就会惊慌失措,从而轻易被攻破。于是,他们命令士兵用火烧山,想把“天鸡”的声音烧死。但义军听不到鸡叫声了,义军首领陈胜和吴广知道后,就派兵去攻打国民党省防军。最终,义军攻下了浦江县城,活捉了国民党省防军将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便将“石鼓山”改名为“鸡鸣山”。
此外,还有传说称,古时山上住着一只凤凰,它每天都要鸣叫,声音清脆悦耳。后来,这只凤凰被玉皇大帝发现并召见,玉皇大帝要它永远住在天庭,但凤凰不愿意,于是玉皇大帝就把它变成了一只公鸡,每到清晨就会啼叫。人们为了纪念这只公鸡,就将此山命名为鸡鸣山。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当地历史专家。
义乌鸡鸣寺介绍,义乌鸡鸣山的来历此文由小钱编辑,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qfangchang.com/news/10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