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谗口铄金是什么意思,谗口铄金 释义(0)

谗口铄金是什么意思,谗口铄金 释义

2025-11-26 11:00:50分类:知识浏览量(

摘要:谗口铄金,“谗口铄金”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宣公三年》。它的意思是比喻谗言一传出去,即使像金属般坚硬的东西也就会被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能 ...

谗口铄金

“谗口铄金”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宣公三年》。它的意思是比喻谗言一传出去,即使像金属般坚硬的东西也就会被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能使人倍感恐惧。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因为听信了诬陷他人的坏话,导致原本坚固的楚国城池被攻破。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谗言的破坏力,提醒人们要警惕谗言的危害。

谗口铄金是什么意思

谗口铄金是什么意思

“谗口铄金”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张仪列传》。它的意思是诽谤美好的事物,就像猛烈的流水可以熔化金属一样。这个成语在句中通常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个深刻的历史故事。战国时期,楚国的宰相宋玉写了一篇《对楚王问》,其中谈到了与楚襄王讨论国家大事时的情景。当楚王问他能否去游说其他诸侯国时,宋玉回答说:“我可以去。”楚王很惊讶,又问他能否“说人之恶”。宋玉说:“当然可以。”于是他开始讲述一个关于齐国人张仪的故事。张仪曾经和楚国的大将公孙衍有过节,而公孙衍又曾与楚王有过矛盾。宋玉说,他去游说其他诸侯国时,那些国家都知道张仪的为人,所以都对他保持警惕,生怕他与自己结盟。因此,只要张仪去各国游说,各国就一定会听信他的劝说。

然而,宋玉接着说:“虽然如此,但我认为‘谗口铄金’,也就是说诽谤美好的事物可以熔化金属。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知道楚王是位君子,不会采纳小人的言论。而且,一旦有人去游说其他国家,一定会遇到像公孙衍这样的人,他们一定会用甜言蜜语来迷惑人。所以,只要我到各国去,一定会有很多小人从中挑拨离间,说我的坏话。但您作为一位君子,不会相信这些诽谤我的言论。”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谗口铄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诽谤美好的事物就像猛烈的流水可以熔化金属一样。

谗口铄金 释义

谗口铄金 释义

谗口铄金是什么意思,谗口铄金 释义此文由小韦编辑,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qfangchang.com/zhishi/135361.html

这里是一个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