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排行榜)(0)

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排行榜)

2022-10-02 02:08:16分类:知识浏览量(

摘要: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排行榜),关于《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排行榜)》的内容介绍。广东有啥好玩的旅游景点 粤北地区英德以喀斯特地貌特征为主,分布着大量的峰林和溶洞,其中比较著名的景点有仙桥地下...

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排行榜),关于《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排行榜)》的内容介绍。

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排行榜)

广东有啥好玩的旅游景点 粤北地区英德以喀斯特地貌特征为主,分布着大量的峰林和溶洞,其中比较著名的景点有仙桥地下河和英西峰林。仙桥地下河英德仙桥地下河 广东英德标志性特征...

求一篇400字日记(关于扬州)

城市概况

苏中门户,园林城市。 历史上“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盐城市交界;西与南京市六合区和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总面积988.81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454.29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地:维扬区。

邮编:225000。

扬州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高邮、江都、仪征4个县(市)。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人口467万;其中市区面积9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8万。扬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公历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扬州举行的“二分明月文化节”,是你赏月的最佳去处。主要活动有游园赏月、乾隆皇帝水上游、运河夜游、美食节等。

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高僧鉴真大师六次东渡到达日本。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留下足迹。1988年,扬州被批准对外开放,现已与7个国家的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扬州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包括德国奔驰、美国高露洁、意大利比瑞利、美国德州仪器、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合资合作,已形成了汽车、船舶、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名称由来

扬州,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杨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这个刺史部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地理位置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2市1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8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现设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辖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全市共有97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全市辖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113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6.3万,其中市区人口128万。扬州除通用汉语普通话外,方言主要为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阴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 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143.3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

编辑本段城市人口

2005年,扬州市总人口456.31万人,比2004年增加2.02万人。

总人口中,女性人口225.9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9.52%;全年出生人口4.64万人,出生率10.19‰,比上年上升1.2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为2.91万人,死亡率6.39‰,比上年下降2.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1.73万人,自然增长率3.8‰,比上年提高3.31个千分点。

扬州市区人口115.65万人,其中女性57.62万人。

地形气候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 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市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2005年,扬州市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分布不均;光照春季明显偏多,其余季节偏少。年平均气温15�6℃~16�1℃,冬冷夏热较为突出。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5℃。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2℃。全市极端高温36�7℃,极端低温�7�8℃。无霜期225天。初霜日为11月16日,终霜日为4月4日。合计日照20924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为6月(2204小时),最少的月为2月(1017小时)。

2005年降水量1183毫米,比常年偏多220�4毫米。多数年份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形成雨季(即“梅雨季节”)。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月、9月居多。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编辑本段物产资源

扬州拥有丰富的资源,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及水产品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地下温泉和矿石等矿产资源。

据2004年11月底统一调查统计,全市土地面积为998.72万亩,园地17.96万亩,林地12.52万亩,牧草地0.5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18万亩,交通用地30.35万亩,水域311.19万亩,未利用地10.25万亩。

城市标志

【琼花】1985年7月18日,扬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决定,扬州市市花为琼花。

【芍药】2005年1月5日,扬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决定,增补芍药为扬州市市花。

【银杏】【柳树】1985年7月18日,扬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决定,扬州市市树为银杏、柳树。

【茉莉花】2003年3月21日,扬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次会议决定扬州市市歌为扬州民歌《茉莉花》。

历史文化

扬州是一座具有249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盛衰,是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1982年国务院公布扬州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圣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佳绝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扬州历史上是一个戏曲之乡,著名的地方戏剧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音等,至今为民众所喜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其历史远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近的繁盛于清代。以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著称,有的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扬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屡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西汉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盛唐时期的扬州雄富冠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成为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多年的历史积淀,使扬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成为目前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迹、遗址、文物众多,仅市区就有各类文保单位148个,其中国家级4个(个园、何园、普哈丁墓园、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省级16个。市区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称。

扬州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文学创作、艺术建树、学术研究、文物积累、工艺制作等,是扬州人的自豪,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李方膺、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清代形成的扬州戏曲、评话、书院、雕版印刷、修志、藏书等颇为兴盛,成为扬州文化的象征。今天的扬州,科教文化比较发达,已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特色文化

扬州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样,它不是博物馆橱柜里陈列的一件古董,它是山间夜行照亮前程的一支火把。在刚劲的山风中有时光华四射,有时暗淡微弱。许多火把被山风吹灭了,而扬州文化这支火把没有熄灭,依旧光彩照人,走过2000多年的历史隧道,走到现代,走到今天。

扬州文化的颂歌,声音极为响亮的是清代汪中的《广陵对》。他历数2000年来扬州忠臣烈士的事迹,文学道艺的人才,孝子贞妇的行为,名人学者的著述,如数家珍,总体说是“异人间出,邦家之光”。他叙述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在农业、盐铁业以及交通方面对国家贡献之大,又述及在历史转折关头扬州作出的牺牲之巨,是一座无愧于天下的历史名城。汪中此论,时在乾隆五十二年,即康乾盛世即将闭幕之际,他和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不同,无法预见封建大厦行将崩塌,扬州即将衰弱。

今人赞颂扬州文化,当推宋振庭。他说:“扬州文化是综合的中华民族文化,不管爱好什么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所爱。”他列举古迹、诗文、绘画、宗教、祠墓、饮食、园林诸方面扬州作出的贡献,他的中心意思是说:“扬州是唤起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好地方。”他对扬州文化的优势方面如数家珍,赞美备至。他也写到明天的扬州,语焉不详,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执笔者尚未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也有人批评扬州文化,如朱自清,朱先生说扬州人“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康乾以后,盐业衰落,扬州城市被边缘化了,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是眼光如豆的根子;业已衰落但曾经阔过,则又是喜欢虚张声势的根源。朱自清对于家乡爱之深,所以痛之切。他对扬州文化之衰,不是一针见血,而是两针见血。还有一位易君左先生讥笑扬州人“懒惰、浪漫、颓废的不景气”,易先生最后打官司打输了,但是易先生并未输理。扬州今日文化基因中,眼高手低、言多行少、害怕艰苦、闭目塞听而妄自尊大的成分,谁敢说已绝迹了呢?

一座城市从它建立那天起,逐渐具有一种文化精神,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文化精神逐渐变化,或者由保守愚昧走向昂扬开放,或者由奋发向上走向消极颓废,不会一成不变。经2000多年升沉起落历史命运的扬州,尤其如此。意识形态作用于经济,但又为经济基础,即生产力状况与生产方式所决定。我们土地上挥舞第一锹开挖邗沟的先民和今日在电脑桌前用键盘指挥南水北调的人员,不会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

扬州文化最为奋发、最具强势的时代是在唐代。“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还有“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扬州的物质文明是扬州人亲手创造的,可以想见当日扬州人走在月明桥上必然高视阔步,一脸的豪迈气象。扬州人写的《春江花月夜》,眼睛里看到的是大江瀚海、明月星光、长飞鸿雁、潜跃鱼龙,视通万里的同时,思考的是人生宇宙。后代人从唐人的吟哦里,读出了磅礴、恢宏、壮阔和大气,读出了唐代扬州人人与自然的谐和,读出了智慧与灵性,扬州不仅是扬州人的扬州,也是天下人的扬州。书生到了扬州,反思于“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于是意气风发,别有他图;失意人到了扬州,高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城市风貌使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当年扬州到处闪耀着希望的火苗,到处擂响着人生奋进的战鼓。后人模仿唐诗,写来写去总是不像,秘密没有别的,因为时代缺少大唐气象,城市缺少唐代扬州的那种文化精神,一切模仿的努力只是徒然。

扬州文化精神趋向于“小气与虚气”的时代是在清末民初。南北交通线他移,城市边缘化,咸丰年间不幸又成了拉锯的战场,庐舍为墟,满目疮痍。扬州不仅失去了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位,而且又失去了苏中地区的中心地位,沦为江北小城。修脚剃头成了主要产业,鸡争鸭斗成了文学表现的主要内容,扬州人眼睛里看到的是笼鸟斗虫、纸牌麻将,不再是千山万壑、沧海大江。扬州渐渐坐井观天,于是有了“小气”;扬州又往往伤感于昔日的辉煌,于是又有了“虚气”。小气与虚气的统一,于是懒散与颓废的病菌潜入肆虐,说清末民初的扬州文化是近于“破落户的飘零子弟”的文化,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扬州文化,一言难尽。说它辉煌,说它没落,说它昂扬向上,说它颓废消沉,说它博大精深,说它江河日下,都有一定的依据,就看从什么角度介入,就看评介的是历史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动态的,扬州文化之薪火也是不灭的。庆幸的是,近几十年来,扬州文化的走向,是走向新生,走向振作,走向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

找篇范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后改为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应聘来清华执教。长期担任清华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1948年病逝于北京。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有著作26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全部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 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背影》被编入初一语文课本。《荷塘月色》被编入高一语文必修科目一直沿用到今。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 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选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朱自清的散文

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与上述绚丽禾农艳的比喻相比,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

【著作概论】

朱自清一生勤勤恳恳,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春》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外一种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给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呕心苦唇录序》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至诚的态度”。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佩弦逸事

朱自清的名、字的由来

据说,朱自清出生后,由于其父朱鸿钧,十分喜欢苏东坡,就从东坡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给儿子取名「自华」。而朱自清外号「实秋」,除了因为算命先生说他「五行缺火」,以「秋」字取「火」外,还包含了「春华秋实」的寓意。「朱自清」一名则是他自己在上大学前改的,取其「清」者「清账」、「清偿」、「清楚」之意,他要以「清」字自励。而这个名字,又的确反映了朱自清一生凛然不屈的气节。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自清这个名是1917年改的。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按照正常学历,他需要读两年预科,升入本科后还要读四年,由于家境的渐近窘迫,他已经不能按部就班地学满这漫长的六年时光,便在上预科的第二年跳级报考本科,并且被录取。此时他为了激励自己,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严”中“自清”二字就改名为自清,表明自己甘于清贫。这就是朱自清名的由来。他的字为佩弦,也是有典故的。《韩非子•观行》:“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弦,绷紧,性刚劲。朱自清取字佩弦,有明显的勉励意义

函请接济家父

芦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那我早认识你啦!”朱先生高兴地说。下课后,朱自清先生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先生这么说。李健吾听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系去了。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先送给朱先生看,始终把朱自清先生当作导师。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帮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动,使他们真挚的师生情笃定终生。

宁饿死拒受美援面粉

四十年代的中国,百业萧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连高等法院的教授也难以维生。贫病交加的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一家老少只是以稀粥糊口,食不饱腹。当局为缓和教授们的不满,给他们发了「面粉配给证」,凭证可购买美国援助的平价面粉。

美国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驻沪总领事卡德宝大放厥词,攻击中国人民不识好歹,恩将仇报。据此,张奚若、吴等著名学者,于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七日起草了《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反击美国政府的诬蔑与侮辱。声明最后说:「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

六月十八日,吴先生拿了声明书来了朱自清家中征求签名。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正胃病严重复发卧床不起,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吴先生对朱自清说:「朱先生家老少九口,日子过得特别艰难,若在声明上签字,经济损失都比别的教授都大。但我还是来了,是为尊重你的意见,总之是不要勉强。」

「我的秉性,吴先生是知道的。春秋时气节之士坚持不吃嗟来之食活活饿死,傲骨可嘉,足可为人师表。故我宁可饿死,也不要带有侮辱性施舍的美援面粉。」朱自清说罢,支撑着坐起来,毫不迟疑地拿起笔,在声明上工工整整写了「朱自清」三个字。

当天晚上,朱自清在日记里写了下面一段话:

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要减少六百万法币。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任。

六月二十一日,朱自清嘱夫人陈竹隐退还了「面粉配给证」。次日他瞥见书架上存有几张当月的面粉票,马上对妻子说:「快去退了,还有小半袋面粉一并带走,干净彻底。」

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延至八月十二日,朱自清因药石罔效不治逝世,终年仅50岁。弥留之际曾张合嘴巴似有话说。夫人陈竹隐俯下身去,他吃力地、断断续续地说:「有一件事务必牢记,我是在拒绝美援的文件上签了字的,今后无论如何困难,都不能再要配给的美援面粉。」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这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民族的伟大精神!

【其他】

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对学生热情鼓励,但并不轻易称许,往往为一个问题会与学生争得不可开交。他曾风趣地对学生说:“你们不易说服我,我也不易说服你们,甚至我连我的太太也说不服,虽然民主的精神在于说服。”

朱自清对教学十分认真,他对学生作业格式有具体规定:作业本第一页要空下来,把一学期作文题目依次写下,并注明起讫页数,以便查阅。

朱自清治学上认真严肃,从不滥竽充数。1934年应郑振铎邀请,一个晚上赶写了一篇《论逼真与如画》,其材料依据《佩文韵府》,因来不及检查原书,就在文章后面写明是“抄《佩文韵府》”。

朱自清写作时,喜以笔尖沾纸,速度不快,往往要细心斟酌后才写下,所以写下后无需多加删减,即成佳作。在清华大学时,他每天只能写500字;而李长之有一天曾写过15000字的论文,还外加两篇杂文。

朱自清、浦江清等相约在每周三下午2至5时,在清华园中文系会议室,把《历代诗话》和《历代诗话续编》分人剪贴,另设总论及杂类,均按罗马字母排列,半年后完成剪贴《诗话大系稿本》。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曾提及蝉,有人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他请教昆虫学家后说:“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推论。例如有些蝉子夜

晚不叫,推论到所有的蝉夜晚不叫。”

1921年除夕,叶圣陶与朱自清促膝长谈,点起两支白蜡烛。朱自清即写了只有三行的《除夕》:“除夜的两支摇摇的白蜡烛光里,我眼睁睁瞅着,1921年轻轻地踅过去了”。

1923年8月俞平伯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年10月朱自清也以同名写了一篇。原来是两人同去的,各写所见,倒为后人留下散文游记两篇,可以一比异同。

朱自清晚年在书案的玻璃板下压有纸条,上书:“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逝世,许德珩写挽联:“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存留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西湖游记的作文600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 作文 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湖游记的作文600字,方便大家学习。

西湖游记的作文600字1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经常围坐在电视剧前看《新白娘子传奇》,令我深深着迷的不只是扣人心弦的 故事 情节,更是剧中婀娜多姿的西湖美景。大文豪苏轼也曾说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更是引起了我想要一览西湖的欲望。

走进西湖,映入眼帘的便是石子路两旁嫩绿的杨柳树,他们垂下的枝条让整条路生机盎然。微风袭来,柳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仿佛在向游人们展示动人的身姿。当然他有时也会调皮地向游人的脸上轻轻一挥,让游人一嗅自然的芳香。这真是“万条垂下绿丝绦”啊!

再往前走,便是有名的断桥。人们常说:“若是赶上了雪天,站在桥上望,便好似断了一般,断桥残雪,美不胜收,却有无限悲凉”。眼下虽是春季,断桥却也有它独特的风韵,那光滑的石阶,半圆形的拱桥,都让人流连忘返。

若乘船在湖中,就会有一番绿色的惬意,远远望去,连绵的山脉与碧绿的湖水相得益彰。最妙的是下点春雨啊!山被笼上一层朦朦的雾,好似带有一分仙气,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啊!船缓缓前行,接下来便是印刻在一元钱后面的“三潭映月”了。几处谭围着湖水,映和着隐约的雷峰塔,引人入胜。电视剧中,白娘子被法海压在了雷峰塔下,当时的我还大哭了一场。如今的我近距离看到了高高的雷峰塔,心中仍怀有一丝敬畏,却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深切怀念。

我们在“花港观鱼”处下了船,刚刚观赏完西湖的烟雨蒙蒙,心中便对江南景色深深着迷。如今我们拿着鱼饲料,喂着形态各异的鱼儿,也别有一番情趣。

坐在西湖边上,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心情便会十分舒畅,这是自然为我们带来的身心愉悦。

再见,西湖!你诠释了绿的生机勃勃,也让我体验了一次心灵之旅……

西湖游记的作文600字2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杭州是一片草地,那么西湖就是草地里的唯独的一朵红花;如果说杭州是一条项链,那么西湖就是最耀眼的钻石。西湖一年四季都是杭州最璀璨的明珠!

春姑娘带着春天的问候悄然无息的来了。她唤醒了世上万事万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让世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暮春的风挟着轻微的凉意,吹在脸上身上,分外舒适。山坡上迎春花的枝条乱蓬蓬的垂挂着,明艳艳的金黄色耀人眼花;山桃花盛开着,向上撑着火一样美丽的伞。春天的西湖果然名不虚传!

春去夏来,站在湖边,乍看西湖,犹如一潭诱人的陈年老酒,那么清亮,那么柔和,轻盈盈的;细看,则宛如一面翡翠上嵌着的宝镜。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碧绿的湖水闪闪发光,荡漾起粼粼波纹。一阵风吹来,顿时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夏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蝴蝶,现在已经回窝睡觉了。可是,又有一些“蝴蝶”活跃了起来,它们代替了真正的蝴蝶。秋天哪有蝴蝶呢?有,那就是被秋风吹落下了的树叶,它们在空中尽情飞舞,有黄的,有绿的,有红的,还有半黄半绿的。它们虽然不像真正的蝴蝶那样色彩缤纷,花样繁多,但也颇具一番情趣呢!落下的树叶在地上积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厚厚的一层“地毯”。孩子们踩在这上面,跺得“地毯”吧唧吧唧地直响,他们嘻嘻哈哈地下着、跳着,为西湖增添了生机。

冬,一个无声无息的名字。雪静静地下,谁也没有发觉。雪,白皑皑的,又松又软;树上盖得是雪,积雪把树枝压弯了腰。太阳照在白雪上,发出耀眼的光芒,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冬天的西湖真美!

如今,西湖已经成为了非 文化 物质遗产,因此,西湖必定成为杭州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

西湖游记的作文600字3

扬州,一座有着25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唐朝诗人李白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道出扬州城秀丽的风光,宜人的景色。瘦西湖则是扬州城的风景名片,唐朝诗人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描写扬州瘦西湖美丽秋景的绝唱。这个 国庆节 ,我终于可以去 拜访 令我神往已久的瘦西湖了。

我们驱车来到瘦西湖北大门,乘坐了景区的游船。放眼望去,水面上各式各样的游船往来穿梭,岸上游人如织,柳条摇曳,亲吻水面,粉墙黛瓦、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之中。不一会儿,一座白色的桥,似玉带飘逸,如霓虹卧波,引入眼帘,导游说,那就是 传说 中的二十四桥。我很是诧异,怎么只有一座桥,不是说二十四桥吗?爸爸告诉我之所以叫二十四桥是因为桥身两侧各有24个台阶。过桥时,我特意数了一下,果然是24个台阶。其实桥身并没有多特别之处,让它出名的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真可谓是“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穿过扬州盐商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熙春台沿路而行,远处一座金顶白塔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塔尖直冲云霄。这座白塔有一个传说: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了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的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北京城的琼海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瘦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一夜之间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堆成的。这就是一夜造塔的故事。当然,现在的塔不是用盐堆积的,而是用真才实料做的。

听完白塔的传说,我们来到了瘦西湖另一处著名的景点:五亭桥。远处看五亭桥造型秀丽,黄瓦红柱,配以白色栏杆,近观亭内 彩绘 藻井,富丽堂皇。它之所以叫五亭桥是因为桥上有五个亭子而得名。亭的飞檐处悬有铃铛,风一吹叮当叮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游览完了五亭桥。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美丽的瘦西湖。

西湖游记的作文600字4

七月,虽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但丝毫没有挡住我们一家出游的脚步。

我们搭乘动车来到杭州。沿途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弄的我眼花缭乱。但比起精致、典雅的西湖还是逊色一些。

来到西湖,我就迫不及待地坐上游船。从游船向下俯视,只见湖水缓缓流过。西湖的水可真静啊!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西湖的水可真绿啊!绿得像块无瑕的翡翠。想前望去,三座小塔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西湖的水面上。导游说:“这就是三潭印月。”原来三潭印月就是三座小塔。一位游客说:“每个塔的腹部都有个圆孔,据说到了中秋之夜,西湖便会出现三十三个月亮,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里,一个在人们心中,明亮的月光透过圆孔倒映在湖面上,就可以同时出现三十三个月亮。”

我们在谈笑声中来到了苏堤。从苏堤的岔路口拐进一条羊肠小径,曲径通幽大概说得就是如此。两旁笔直的树木参天,茸茸的绿草坪时而会有骄傲的孔雀停留。游人穿梭其间,清凉舒爽之感袭遍全身。沿着小径前行,就可以到达花港观鱼的最佳地点。鱼儿们有的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玩耍着。我把买来的鱼食扔到水里,鱼儿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争先恐后地追逐着食饵,它们拔刺跃起,鼓着眼睛。那红白相间的花斑游动着,染红了半个湖面,令人眼花缭乱。岸边的人们欢笑着,鼓掌相呼,拍照的拍照,喂鱼的喂鱼,好不热闹!真是鱼跃人欢,其乐融融。

从花港观鱼出来,再往前走,就看到了曲月风荷。风中之荷,那景致绝不亚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忽然,大风起了,吹皱了平静的湖面。湖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成百上千的荷花摇曳着优美的风姿,无垠的荷叶衬得荷花是如此娇艳美丽。我站在岸边欣赏着,仿佛自己也是一朵穿着雪白衣裳的荷花,在那清澈的鱼塘里,和同伴们翩翩起舞,享受着伟大的音乐家——青蛙,那动听的歌。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走上了断桥,去回味了那千年蛇妖的传说;登上雷峰塔,去寻找白娘子的一缕青丝;漫步苏堤,去感受它那绿柳如烟地风景。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西湖,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人间天堂——杭州的西湖。

西湖游记的作文600字5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部,是首批国家重点名胜区。大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四季风景优美。

西湖的春天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看,西湖边的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阵春风吹来,柳条有的轻风漂动;有的随着风翩翩起舞,好像在朝我们在打招呼;还有的在空中飘来飘去,好像在荡秋千。桃花开了,颜色各异,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桃花仙子露出了美丽的笑脸,好像正向我们点头呢!

西湖的夏天是一幅热闹非凡的象。瞧,曲院风荷的荷花开了,它们有的舒展着自己的花瓣,好像向我们展示自己的美丽;有的含苞欲放,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正如杨万里所说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花港观鱼的鲤鱼正成群结队地在湖里游来游去呢,它们有的凑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呢;有的慢慢腾腾地在水里游着,好像在悠闲自在地散步;还有的跃出水面,好像在给我们表演节目。

西湖的秋天是一片五彩缤纷的景象。看,九溪烟树的树叶变得五颜六色,有红色的枫叶,像一把把燃烧的火把;有黄色的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扇子,还有很多半黄半绿的、半红半黄的不知名的树叶。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从树上纷纷落了下来,有的像彩色的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像金黄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还有的像黄色的扇子在空中扇动。

西湖的冬天是一幅雪花纷飞的景象。瞧,断桥残雪的景色很美,地上铺满了白雪,像一层厚厚的白地毯。树上也铺满了白雪,好像一朵朵白色的小花。人们都出来了,他们穿着厚厚的冬装,他们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在拍照留念。

西湖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那么优美、迷人,真是“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游记的作文600字相关 文章 :

★ 杭州游玩的日记600字

★ 初中的优秀游记作文

★ 游记作文

★ 初中游记范文

★ 关于杭州的心得体会作文

★ 初中写景游记作文600字

★ 扬州游记作文600字

★ 关于游记的高中作文600字

★ 五一游记小学生作文600字

★ 桂林游记满分作文

写瘦西湖的作文(五年级)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些名人佳句,道出了古时人们对扬州的向往之情。引以为豪的历史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它们是扬州兴衰的证物,也是古城扬州的象征。

扬州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这块有着特殊文化背景的地域,其历史,典故,文化,风水和人情,深深的影响着我,感动着我。

有近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扬州,屡经风云变幻,历尽悲欢荣悴,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开始,在历史上几经兴衰。汉高祖封刘濞为吴王,建都广陵,第一次把扬州带向繁荣。隋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发河南、淮北百余万人开凿大运河,又发淮南民夫十余万拓宽并展直邗沟故道,渠广四十步,两旁筑御道,植以柳、桃,使御舟可由洛阳西苑直达扬州。杨广任扬州总管时写下“扬州旧处可淹流,台榭高明复好游”的诗句。(淹,为停留、滞留意)隋炀帝数次到扬州,留下了许多风流传说,使扬州成为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代扬州是江南漕粮、淮南盐运中心和对外贸易交往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十七、十八世纪的扬州是东南盐业的转运中心,形成“三十里楼台,二十四景”的壮观风景带,康熙三巡扬州、乾隆六下江南、五到扬州,使这座个性独特、魅力四射的古城更是名噪一时,享誉中华!

欧阳修、苏东坡这两个宋代大文豪,做过扬州太守,写下了千古雄文,歌颂扬州的著名诗篇可一直追溯至魏晋时期,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曾为扬州写下脍炙人口的绝代佳句。这座名城风貌的特色,我想可以概括为“古、文、水、绿、秀”:

“古”:古城历史悠远,古迹众多;

“文”:璀璨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文化昌盛,人文荟萃,文化璀璨;

“水”:扬州自古以来为水上都市:碧水环绕的水城,造型古雅的桥梁、水井都体现了她的“水”;

“绿”:年代久远的古树名花,别具特色的公共园林绿化,绿扬城郭是扬州;

“秀”:园林雅秀,风光秀美的国家级蜀岗——瘦西湖风景区,南秀北雄兼蓄的园林(比如个园、何园等私家园林)都勾勒出她的“秀”。

两千五百年的悠悠岁月,它虽屡经风云变幻,但那些绵延的文化承续与延递,从来没有湮灭过,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文化内涵,造就了令人神往的绿杨城郭!

二.百园之湖

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接下来欲娓娓道来的瘦西湖做铺垫,在我的心中,瘦西湖是我儿时的梦幻乐园,是我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绝妙去处。每一片风景中都曾留下我不同年龄的影子,对陪伴着我成长历程一路走来的瘦西湖,我有太多的情感欲表达。既然要写瘦西湖,那么就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扬州城的历史,这样有便于更清晰的来解读瘦西湖的精粹与内涵。

瘦西湖位于西郊,是扬州蜀岗山水流入运河的一条自然河道,以中国画来形容这片湖泊,她就是一轴泼墨写意的国画长卷,清雅秀丽、纤细洒脱的风姿,玲珑婉约的意境,仿佛是杜牧的诗、秦少游的词,而不是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千百年来,扬州园林形成了具有“南方之秀,北方一雄”的独特园林风格。

早在清代乾隆中叶,从瘦西湖至蜀岗上就已建有二十四景: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蒲熏风、梅岭春深、四桥烟雨、水云胜概、白塔晴云、山亭野眺、香海慈云……这些名字微微读来便已是唇齿添香了。现在这些景致大多数都还完好的保存着,这以后一些名人还在此陆续新建了一些园林,或浓阴覆盖、意境清幽(如:叶园);或园抱曲池、露中求藏(如:徐园);或空林玉立、轻盈多姿(如:凫庄),无不体现了匠心独具的造园艺术。从天宁寺到平山堂,“一路楼台直到山”,如一串绚丽的珍珠,若干园子以前分属不同的主人,清人笔记中记有“奇思妙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关于百园,是清人的记载。翻看《扬州画舫录》、《扬州园林品赏录》,其中所记载的园林均得近百左右。

清人说过:“扬州园林甲于天下”。甲于天下的原因,在于她的原创性,在中国园林中独领风骚的构造特色,便是美的极致。在园的将尽未尽处,有一两里地的书画碑廊,除扬州八怪作品以外,还有与扬州有关名人书画精品,一边是湖,一边是碑廊,抚今思昔,对景怀人,许多飞逝的事物,都在缅怀中生动。遥望栖灵宝塔,聆听平山堂的钟晨暮鼓,大有隐世的况味……

三.暗香浮动

我对于瘦西湖风景区里的花草树木,亭台水榭、白塔小桥都已经熟络得如同身边的知己,越是如此,我愈加对这里的一切心怀爱意。在这里留下了我不可磨灭的成长的痕迹,依稀记得年少时的我每年都会和父母去游瘦西湖,对那时印象最深的便是划船了,那时的我常会在桥过五亭桥桥孔的时候开心的大叫大笑,让无忧无虑的声音在桥洞中久久回荡……那透明的笑声在我的文字中跳动,象是风中的柳絮轻轻起舞……

风景区内,在“长堤春柳”的西侧土丘上,有一占地七十多亩的叶园,也叫叶林。叶林内共有各种树木两千多株,有各种珍贵品种的松树、柏树,还有美国核桃、印度茉莉、法国梧桐等。其中有很多一百年以上树龄的参天古树。多少个安静清澈的早晨,我手捧着书本对着高大的雪松、参天的古柏、遮荫蔽日的法国梧桐,默默的诵读,来回的徘徊。累了,就就坐在草地上,草很厚实,很松软,怀旧的看着远处那不起眼的长颈鹿造型的滑滑梯,总会有许多记忆的碎片唤起我烂漫童年的回忆。从我记事起,这个儿童的玩具就在这里了,小时候每到瘦西湖,必来此尽情的玩上一番,那时也没有游乐场、高级玩具、更没有电脑游戏,可以玩的东西很少,因此当时的小朋友都很爱玩滑滑梯,都觉得这是很有趣的玩乐方式,我也不例外。因为它栩栩如生的造型、优雅的曲线、明快的颜色成为了当年公认的、最漂亮的滑滑梯,所以小朋友们更加喜爱到这里来和它玩。记得小学一年级时春游到此,看着心爱的“长颈鹿”,大家都恨不得立刻爬上它那美丽修长的脖子,酣畅的享受那份刺激。(如今想来,现在的水上滑艇,滑沙、滑雪那从上而下一泻千里的快感与童年时的滑梯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是同学太多,于是老师便让我们排队按秩序一个个的上,我们大家听话的秩序井然的逐一上去,许多同学的脸上带着一种虔诚的表情,滑下的同学欢呼着跑向队伍的后面,等待着下一次的攀登,下冲。我想现在的孩子是很难体味到那种心情的。幼时的这一幕场景,我在事隔若干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中学时曾在一篇作文中写过瘦西湖的腊梅花,喜欢腊梅的清香,她以三分的幽思、七分的傲气,在雪中卓立成一朵朵金色的辉煌,幽幽的香氛将冬日酿得无比的醉人……

婆娑树影下,曾留下一位少女读书的倩影;荡漾的湖心,曾录下一个女孩开怀的笑声;二十四桥上,曾吹落从一女子口中吟出的诗行,一字一字击向湖面,扩散成一圈圈的涟漪……

对于我这些成长过程中的美好回忆,我将其想象成一朵朵迎风绽放的腊梅花,记忆中的花儿,不论哪一朵,不需靠得很近,就会有一缕暗香从远方踏雪而来,在身边轻盈的飘浮,在低吟浅唱中飞入黎明……

四.长堤春柳

瘦西湖的瘦,是一种因山就水的自然之美,因蜀岗之山,就蜿蜒南下之水,回环曲折,巧妙布局,修饰自然,构造玲珑婉约之意境,使观者叹为神工。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对瘦西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柳树。”

说到瘦西湖的柳,就得说说二十四景中的一景:“长堤春柳”。从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的大虹桥漫步过去,便是“长堤春柳”了。

飘逸的柳丝轻拂碧绿的湖面,袅袅婷婷,水树交映,一柳一桃,甚为妖娆。“春堤十里柳千条,如此风光入画描”,瘦西湖的柳有种异常独特的魅力,究其因,我认为和她的“千古风流”有很大的关系,说到“千古风流”,便遥想起一千余年前隋炀帝开拓大运河,在河边植柳的历史,扬州多柳,大规模的栽植,当自隋炀帝杨广开始。柳树也是扬州特有的标志,与银杏同为扬州市树,隋帝杨广赐姓给它,所以才有“杨柳”名称。

隋堤柳曾是扬州一条明媚的风景线,她绿影千里,自汴而淮,又逶迤南来。于是扬州运河两岸,柳色绵延,绿色不尽。“隋堤柳”成了千古诗词吟咏的一个经久不衰的经典题目。“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不尽还”(皮日休)。“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杜牧),“络岸柳丝悬如雨”(杜荀鹤),李白在《广陵赠别》中有“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郊野春日,李白在扬州的瓜洲江边看柳,写下了“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红楼日日柳年年”(罗隐),“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姚合),“柳金梅雪扑檐香”等等大量的诗句都是古人对扬州城市柳树的实录。

堤柳起始于大虹桥西岸桥下,至徐园止。柳堤甚长,在长堤上行走,身边碧水茫茫,杨柳依依,人似乎也轻妙,灵动起来。如果在虹桥上看水中的倒影也别有一番韵味:水随风动,柳因水漾,映在波心的白云,簇簇人影,画面飘缈、空灵、清淡、幽雅……

春日里看长堤春柳是一派柳浪烟笼、烟波春暖的景象。今日瘦西湖风景区一带,在隋时属宫苑范围,隋宫、宫人斜、二十四桥、吴公台、萤苑、迷楼均在附近。所以,历代诗人、文人均将瘦西湖这一带景色认作隋时遗迹。“桃花坞接隋堤柳,旧雨新交喜同游”。桃花坞即现在的徐园所在地。当年的桃花坞是桃花灿若云霞的地方。1915年,改为军阀徐宝山的祠堂,以姓为园,故名“徐园”,解放后撤消祠堂,仍称徐园,算是对扬州最早的一为照园名家,南朝刘宋时徐湛之的纪念。长堤春柳展现的是一幅多情雅致的画境,长堤甚长,我现在每次来到这里,都会静下心来,用我的眼、我的心、我暴露在外的每一寸肌肤去体味去感受去融化这温情脉脉的景色。每一次,我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春日里看长堤春柳是一派柳浪烟笼、烟波春暖的景象。初春时节,杨柳争相着冒出鹅黄嫩绿的新牙,有时给人感觉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就全部披上了绿色,看着一个个新鲜出炉的娇嫩的生命,心中总会升起无限怜惜,无限感慨,首先令我强烈的感悟到生命是多么的可爱,初生的小生命都是孱弱的、柔软的、纯洁的、美好的、需要爱护与怜惜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古至今,不管那些十恶不赦的罪犯多么令人憎恨,他们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和所有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纯洁可爱的,没有哪个奸臣从小就立志说:“我的理想是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奸臣。”也没有哪位贪污犯幼时的志愿就是做个大贪污犯。呵呵!看着这些幼小的嫩枝嫩芽,我的心觉得触碰着一丝令人感动的柔软,它们纯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气息令我想起了人的婴儿期,想起了“人之初,性本善”……

“一自隋堤作柳林,至今城郭绿深深”。柳树都已经很老了,树的身体刻画着时间的痕迹,沉淀着历史的味道。这些树干干枯肥大,粗者需数人合抱,俯仰欹卧,姿态多种,令我想起别样的人生,有着别样的精彩。堤边漫步,难免心升沧桑之感……老树新枝,古树新柳,让人升腾起对生命生生不熄的无限感慨,静立堤边总会给人一种沧桑之感。当年郑板桥在这里缓步,留下了“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的丽句,蒙蒙细雨,舞失楼台,堤边柳林漫步,湖风吹拂着青春伴侣飘逸的衣衫,真有飘飘欲仙之慨。

鲜艳的桃花夹着丝丝垂柳,点缀着这无边的江南春色。波光渺渺,浓柳垂条,千万条陌头细柳,俯顾着水面、地面,时时悄悄留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树根拜舞,和身侧热情似火的桃花亲吻。柳回杏眼,桃报红颜,春波漾绿,岸草铺碧。春从所有的隙缝里一齐楞头楞脑的冒了出来。

苏醒的精灵唧唧地飞出胸腔,随意地点缀着树木的枝桠。柳丝烟雾缭绕,杨花轻盈地漫天飞舞,将空气渲染得宛如人间仙境,湖上也有着几抹轻烟,完全是一幅意境幽远,如梦如幻而又淋漓的水墨画。每到烟花三月时节,我都会忍不住的想来这里看看,每每置身在这江南春景的画面中时,我总是一次次的陶醉,躺在万物复苏的萌动里,和风一起心跳……我爱她的柳絮轻扬,爱她的如醉如舞,爱她的小蛮腰。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激发起河边醉饮,做赋吟诗的旧时豪性。象是蒙蒙细雨般飘荡着的漫天飞絮。这无边的柳色,碧玉般的枝叶,如雪般漫天飞舞的柳絮,一直带着人世的悲欢,在诗词中氤氲着,飘荡着。在她们柔弱的枝叶上,系着多少离别的相思、怨恨和忧伤。所以张潮在《幽梦影》里说:“物之能感人者……在植物莫如柳。”

长堤春柳,高柳沿堤而立,各呈姿态,连续不断。隔湖荷蒲熏风、四桥烟雨,也是柳色绵延、烟起雾笼。陈从周对扬州的杨柳,印象颇深。他说:“在瘦西湖的春日,我最爱长堤春柳一带,在夏雨笼晴的时分,我又喜看四桥烟雨。总之不论在山际水旁,廊檐亭畔,它都能安排得妥帖宜人,尤其迎风拂面,予人以十分依恋之感。”(《园韵》)

湖上其他诸园,也以杨柳为花木主景,于是互相形连气贯,在天地间,在绿水边,晕染出一派绿色,构成美丽的园林景观。她婀娜柔曲的优美体态,与蜿蜒曲折的湖面,与轻盈的亭、拱曲的桥、逶迤的廊又那么协调和谐。垂柳千丝万缕,总想着把青春栓住,多留一会儿,可是,无情的春光依旧飘然而去。多情的杨柳却乘风飘散着柳絮,总想跟随着春天的踪迹看它归向何方。

清晨,薄雾烟映下的柔情碧水,是初醒的少女的眼,流转着宁静、纯洁、空灵的波光;黛色的蜀岗,如淡而有致的眉;湖边的青柳,如睫毛随着风温柔的节奏颤动……一行白鹭飞起,似乎获取了云的轻盈,分别落在湖中小岛的树枝上。喜欢看许多美丽的鹭鸟扑倏倏地集中停栖在一颗大树上,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这时,这棵树就象是在一瞬间满树繁花生动地盛开了!每一只栖息在枝桠的鸟都成了一朵生机盎然的花儿,看着这样一株绽放蓬勃生命的大树,怎能不洋溢着惊喜呢?

千条万屡的柳絮倒垂如帘,形成“十里珠帘做画图”的美景。郁达夫过此堤,曾写:“瘦西湖的好处,全在水树交映,与游程的曲折。秋柳影下,有红蓼青萍,散浮在水面,扁舟擦过,还听得见水鸟的鸣声,似在暗泣。”在这里,沉醉的眼眶已盛不下历史的流动,唯有用灵魂去拥抱这片风景,徜徉其间,纵情山水,让天人合一的美润泽心灵,将自己幻化为一片花瓣,一片绿叶,一园春风,一泓秋水……

柳堤,多少年前你就在这里了,多少年后,你还会在。你一路走过多少风景,饮过多少风霜雨雪,看过多少世事变迁,迎过多少人来人往?仔细听,这千年的时间就是瘦西湖湖水的潺潺流淌,漫过我的眼眸,漫过我的手指,漫过我的心脏……

间断掉落的柳叶如同一个个逗号,切割着那些凌空漫舞的句子。春日暖阳下的柳,是醒着的翠绿的生命;湖畔余晖亲吻下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宁静的山是心灵的绘画,宁静的水是灵魂的诗。

我以思考者的姿态站成堤边的一株柳,挥动的手臂挽着升腾的气氲,企图生命超脱这泓碧水,无须叩问,我已荡涤成子夜时露珠的一部分,整个早春的颜色和我幻化为湖水的一道波纹。没有人真正能够抵达这水的内心。

去年的一个夏夜,我在冶春园的御码头上了游船,沿着当年乾隆游览线游览了瘦西湖。那样一个寂静的夜晚,草青花露湿,湖上小舟行。人在画中游,有一种洞穿肺腑的清凉。在夜晚,只有那一轮清丽的浩月,照着那似真似幻的渺渺茫茫的柳絮,漂浮得无影无踪。我躺在月光上,倾听体内流动的歌唱。想象着李白来吟诗颂词时的月光是否和现在同样皎洁,同样的月曾照过怎样不同的故事。神思跨越之中,有“心疑形释,与万花冥合”之感。

柳树春天发芽较早,春天刚刚站稳脚跟,她已经悄悄披上了一层鹅黄嫩绿;夏日生长茂盛,浓阴怡人;秋季落叶较迟,不感萧瑟;严冬雪柳迎风,婀娜多姿。到了冬日雪中看柳,景象更为俏丽,李嘉佑诗中描述到:“雪深扬子津,看柳尽成梅。”在晶莹剔透的雪的覆盖中,雪中杨柳已是一株株玉树琼枝,被大自然装扮得如诗如画了。

走完长堤春柳全程,心仿佛被洗涤过一般的清亮明丽,思想宛若被丝丝柳絮温柔的梳理过似的,丝缎般的光滑流畅,一泻千里……

五.千年之恋

这儿所有的风物都因为千年的文化交汇沉淀而隐隐透着古典的灵气。血色的黄昏在遒劲的树身上浑然透出一种沧桑的颜色,让人感觉到生命强大的力量。一切恍然逝去的情节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徐徐上演,婉约的诗词在历史的空间里漂浮。恍惚中,一千年以前的株株杨柳以柔嫩的腰肢,轻曼的玉体,纤细的手臂,正穿越时空的缝隙,定格在我的眼帘……后梦化为前尘,要历经多少个朝代?孕育一种情怀,又要多少时光的叠影?

千年的爱恨纠缠,塑造出今日荡气回肠的一片湖泊,多少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沉封在湖底……

千年之恋,是融化了前生来世的深深的爱恋。时间已从隆隆的炮火滑如鸟语的啁啾,柳无语,水无语。临水而居,挽水而叙的古人,在月瘦的夜晚携着千年以前的轻风来临,他们来自千年前的约定,湖畔风亭吟酒煮诗中,风雅的文字在千年的空间里飘荡成一个个姿态不同的精灵,翩翩的舞动着,能让人大笑,也能让人落泪!

找一篇关于扬州地方家乡菜的作文

扬州斩肉2009-01-19 14:57扬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前一阵子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宜居城市名单,获“联合国人居奖”。扬州兴于汉,盛于唐。“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都说明了扬州当年的繁华。但扬州正真的鼎盛还在于清,是大清的盐商,把扬州打造出一座富商巨贾的销金窟,这些饕餮之徒,也使扬州的吃开始讲究。

大学时有一个扬州同学,闲聊时他喜欢谈家乡的饮食文化。比如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春卷、蟹黄蒸饺、车螯烧卖,在哪个物质还不丰富的年代,一听这些名字就让人口涎欲滴。他说有一道菜叫“扬州斩肉”肥而不腻,入口即酥。既称斩肉,我想一定是斩出来的,就如我们常州的家庭菜“肉隆松”吧。但他却卖关子,不直说。说“扬州斩肉”原名叫“葵花斩肉”,始于随朝,其中还有一个古典。讲的是隋炀帝在大臣们陪同下,游览了扬州当时最有名的四大风景名胜——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回来后就叫御厨以这四个地名做四道菜。这葵花岗如何做到菜和地名相符,倒是难坏了御厨。有一个叫商五的人,他想出用肥瘦两种肉,按一定比例搭配,先剁成肉馅,然后再上笼蒸。蒸出来的肉,肥的晶莹剔透,瘦的一粒粒突起,就像葵花中黑白相间的瓜子,于是就给它起名为“葵花斩肉”。我听了以后才算明白,原来“扬州斩肉”就是肉丸子,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狮子头”。由斩肉演变为狮子头还有一段传说:唐朝,朝廷里有一个很有权的大臣叫韦陟,他是个美食家。一天,他和两个仆人在街上看到一家酒店挂了八个幌子,这表示饭庄的品位很高,他决定进去看看。韦陟到了店里,被小二请上楼。韦陟叫小二把掌柜的叫来,说他有话要问。掌柜的来了,韦陟就问:“你有何本事敢在门前挂八个幌子?”掌柜的说:“我这酒店在京城里是最好的。”韦陟觉得他说大话,就说:“那就叫你的厨子做四个最拿手的菜来。我倒要看看是不是如你所说。”酒店就给他做了当年隋炀帝吃的那四个菜。当韦陟吃到“葵花斩肉”时觉得酥软鲜香,口味特好。他就问掌柜这道菜的名字,掌柜告诉他后,他说这名字不好,要改。掌柜的马上奉承的说。“老爷戎马半生,功勋卓越,像一头雄狮,这个菜就叫‘狮子头’好不好?”韦陟听了非常高兴,从此“狮子头”的名字就流传下来,成为中国的名吃。

现在扬州菜谱中,有一道“三头宴”,这三头就是:拆烩鲢鱼头、清炖狮子头、扒烧整猪头。现在的“狮子头”各地菜谱都有,也各具特色。在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李保田演的哪个乡下郎中,就特别喜欢吃对面老板娘烧的沧州铁狮子头,但他真正喜欢的是“狮子头”还是做“狮子头”的老板娘,就不知道了。

快过年了,你家做狮子头吗,希望大家把握好这难道浮生片刻闲的时光,吃好,玩好,休息好。

扬州菜极负盛名的三头

淮扬菜的特点是薄淡、味美、得体,不像无锡菜、苏帮菜那样甜腻,尤其是扬州“三头”给人印象最深。

所谓扬州“三头”是指扬州菜中最负盛名的清蒸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合称扬州“三头”。

先说清蒸蟹粉狮子头。它不同于一般的肉丸,其造型特大,特圆,因此夸张地把它喻为狮子头;此外,它的烹制、风味也与众不同,不是油炸的,而是清炖的。烹调时不放酱油,保持原料本色。用料更是讲究,猪肉需扬州产的猪硬肋五花肉,蟹肉需用鲜活个大的清水大蟹,细斩成末后,调以佐料,做成大肉圆,放在砂锅内,上覆菜叶炖之。待菜熟透,便可上桌了。清蒸蟹粉狮子头色味清而不杂,肉香、蟹香、菜香,鲜嫩可口,回味无穷。

再说扒烧整猪头。它是扬州菜中工艺极为复杂的功夫菜。此菜的制法是:取新鲜猪头,刮洗净,取下双耳,去骨去脑,入清水浸泡。待漂尽血污后,入沸水锅中焯20分钟左右,捞出,再入清水中漂洗。接着,剜去两眼,除去睫毛、舌苔,再将整猪头放入清水锅中焯烧两次,约七成熟时出锅,在锅中重换清水。锅内放竹垫,上铺姜片、葱段、香料袋、少许醋,将猪头放进后加锅盖用大火烧煮至熟透,再以文火焖4小时,直至肉酥烂,汤汁稠,即可上桌。扒烧整猪头,味道浓厚,甜中带咸,奇香扑鼻,有“食之越年,尚齿颊留香”之美誉。

拆烩鲢鱼头。扬州有谚:“鲢子吃头,青鱼吃尾,鸭子吃大腿。”扬州大花鲢,胶汁多,肉肥茸,无土腥气,入冬后的大花鲢更是肉嫩肥鲜。此菜烹制过程并不复杂,将5公斤以上的大花鲢头拆骨后与豆腐同入锅,再辅鸡肫、鸡腿肉、火腿等,加水后文武火兼炖约3小时。拆烩鲢鱼头,鱼头无骨,口感肥嫩,汤白汁稠,营养价值极高。食用时用匙不用筷,别具风味

关于扬州的写景作文怎么写啊

二十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明白人一眼看出是描写扬州的一首诗,没错,今天,我就让大家来领略一下扬州的风情文化及月的特色。

扬州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在江苏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中下游。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在扬州的范围有:郊区,广陵区,邗江区3个地区;高邮,江都,宝应,仪征。这么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风水饱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扬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酱菜等等。那当然少不了月。扬州的月我认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马上就是中秋节了,那时的月亮是最圆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桥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个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种景色是多么美啊!

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大多都是关于嫦娥的,有人说嫦娥奔月,有人说嫦娥下凡,还有人说吃了月饼之后就梦见嫦娥,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听的很多,所以我说扬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决对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称扬州为月亮城呢?现在有很多的人用扬州月或月亮城做广告,现代的诗歌写扬州的里面总也要提到一个“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来到扬州旅游的游客都说;“扬州城真是名不虚传啊。”都在为这有着月亮城之称的扬州城而赞叹。

扬州,它不仅有月亮城的美称,而在月亮的基础上的烟花三月旅游节更是别有一翻风味,这个旅游节可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扬州玩,差不多都是为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李白的千古绝诗而来,虽然有了诗句,但没有真才实料也不行所以,扬州本来就是一座风光秀美的风景城;有着知识和文话的文化城;有着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记的有人说过,“淮海淮扬州。”这句话的意思是:扬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扬波以扬出了名。所以,这就是扬州的真才实料。从地图上看,扬州属于亚热带的气候地区,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气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三月”是指农历,相当于一年中的四月。有资料表示说明:当时的扬州,平均气温为14.3摄试度,大地回春,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这就是烟花,就在这是候,扬州的市花——琼花,伴随着扬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调下开放,那时的扬州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所以烟花三月旅游节才引来了那么多的游客,大家都异口同声,拍手叫好。

扬州,这个美丽城市,不但有家乡的特产,还有“月亮城,旅游城”的美称。最后,我就用一首诗来结束,表达我对扬州的赞美之情:

月亮已经走过自己的历程,如山河一样,以七五的时间从残缺走向圆满此时天朗气清一盘冰轮悬在空中,把一结白洒向人间,人的 个条大道的脚步频密如急速的鼓点。那是归人的心跳啊!所有游子仿佛受到了月亮的召唤,月亮的吸引,都急匆匆的往家奔去。

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广东省内游旅游景点大全排行榜)此文由昌江房价编辑,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qfangchang.com/zhishi/19368.html

这里是一个广告位